1.預防第一。危機管理包括危機預防和危機處理兩個階段。企業的危機管理應從事前做起,在機制上避免危機的發生,在危機的誘因還沒有演變成危機之前就將其平息。
2.組織到位。危機可能有局部產生,但其影響卻是全局性的。企業在危機管理的過程中,局部利益要服從全局利益。為此,必須建立統一的危機管理小組,否則很容易出現責任推諉的現象,導致無人負責的情況。在發達國家的一些企業中,甚至設立了首席危機官(CCO)這一職位。CCO雖不是像CEO、CFO那樣的常設職務,但一旦危機爆發,卻是處理危機的最高指揮官,是危機處理的總負責人。對于重大的危機,擔任這一角色的應該是企業的“一把手”。
3.快速反應。危機的突發性特點要求危機處理必須迅速、有效。在危機發生以后,由于時間緊迫、信息有限等原因,要求決策者在不損害決策合理性的條件下適當簡化決策程序,使得危機管理的決策者不能以追求最優標準為目標,而只能追求滿意標準。此時,決策者的基本素質很重要。否則,很容易因信息不完備而猶豫不決,畏首畏尾,不利于盡快控制事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