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機械工業增速放緩態勢分析
信息來源:減速機信息網 責任編輯:lihongwei
|
|
“當前的行業運行數據不具有代表性,2008年中國機械工業行業的走勢將于6月才能趨于明朗。”中機聯專家委的各大行業協會負責人給出的分析結果引起業內人士極大關注。
分析2008年一季度機械行業的經濟運行:產銷繼續保持高位運行,增幅回落;出口交貨值、新產品產值增長比上年回落明顯,多數重點產品產量繼續保持上年的良好增勢;利潤持續增長,增值回落;外貿進出口繼續保持平穩增長。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3月,機械工業產銷高位運行,增幅回落。全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9057.09億元,同比增長28.81%,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63個百分點。全行業完成銷售產值18561.39億元,同比增長30.41%,增速同比回落0.74個百分點。
1~2月,全國機械工業企業實現利潤581.27億元,同比增長36.86%,比去年同期增幅下降16.41個百分點。其中,內燃機、石化、重型、機床等行業利潤增幅均超過50%。
雖然,利潤是前兩個月的數據,但從總體趨勢上可以看出,利潤增幅仍出乎意料。利潤增長幅度過大,遠高于產銷增長幅度。
“利潤大漲是表象。”蔡惟慈定論并分析兩大影響因素:一是由于部分企業所用原材料仍是去年低價時購入,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而帶來的成本壓力尚未充分體現;二是部分機械工業領域的上市公司通過資本市場獲利,對主業的盈利水平產生了扭曲。
企業人士也有說法:年初的數據多數不準確。相關企業或根據需要對去年12月份的財務數據作必要處理。
另一值得關注的問題是,機械工業的產銷率高達97.4%,是否表明行業運行整體向好?
從產銷數據看,一季度機械工業產銷增速均呈小幅回落態勢。總產值回落速度快于銷售產值,產銷基本保持同步增長,銷售增長略快于產值增長1.6個百分點,銜接良好。同時,產銷增速均在28%以上,仍在高位運行。其中,機械產品產銷率為97.4%,比去年同期提高1.28個百分點。
蔡惟慈分析,諸多機械制造企業預測到整機產品會隨鋼價水漲船高,刻意對產品銷售做出“日程安排”這在一定程度上給市場產銷實際變化情況提供了錯誤信息。
出口驟降促優勝劣汰
2008年一季度,機械工業出現了近幾年少有的“進口增幅快于出口增幅”態勢。
從2006年起,機械工業已由凈進口變為凈出口,表明機械工業國際競爭力的提高。針對此次變化,蔡惟慈坦承“這一走勢令人擔憂”。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原機械工業部進口辦公室主任鄭國偉用“出口驟降”來形容一季度行業進出口形勢。
統計數字顯示,今年1~2月,機械工業進出口總額達621.67億美元,同比增長26.69%,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11.01個百分點,出口340.42億美元,同比增長25.96%,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31.68個百分點,進口281.25億美元,同比增長27.58%,比去年同期增幅提高8.31個百分點,進口快于出口1.62個百分點,累計貿易順差59.17億美元。
鄭國偉分析原因認為,出口增速大幅下降主要基于: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世界經濟出現下滑態勢,國際市場需求有所下降;人民幣升值影響;銀行貸款利率不斷提高;出口退稅不斷下調;企業自身生產成本逐步提高。
進口增速加快的主要原因有:國內固定資產投資不斷加快;國家日前出臺了鼓勵進口高新設備產品的相關政策,影響還在繼續。
對于機械制造企業來說,進口增幅快于出口增幅又意味著什么?中機聯給出的答案是:出口增速回落,有利于加速國內企業優勝劣汰,加快行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
分析2008年機械行業面臨的國內外市場環境,市場環境趨緊,經濟發展中的諸多不確定因素增加,包括受到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上漲,水電油運價格上漲,資金使用率成本增加,人民幣升值潛力不減,出口政策仍在繼續調整,用戶行業發展裝備制造業等諸多因素影響,中機聯預計,今年機械行業利潤增速將小幅回落。
對此,朱森第建議,行業企業應“眼睛向內”,加快自身產品結構調整,加強節材能力,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