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田齒輪:小齒輪轉動大世界
信息來源:減速機信息網 責任編輯:lihongwei
|
積跬步以至千里。十五年滄桑巨變,你甘當配角造一齒,夯實摩托產業的基座,嚙合風云變幻的市場,當身臨全球行業的眾山之巔,你為老工業基地增添新風景:小小齒輪飛,轉動大世界。
聽名字,秋田齒輪廠像是一家日本公司;走進工廠,感覺像一家德國工廠。廠區環境優美,遍植花草樹木,廠房規模達6萬平方米,擁有3個分廠,一大批世界一流的先進裝備,包括瑞士的摩齒機、德國的滾軋機、韓國的數控車等上百臺。廠房內整潔干凈,設有專門的員工休息區、產品質量檢驗區。伴著機器的轟鳴聲,工人們井井有條地操作著面前的現代化設備。除此之外生產基地還建有現代化辦公大樓及工人運動場。
然而秋田齒輪是一家如假包換的中國公司。
重慶摩幫除了力帆、嘉陵等整車廠之外,還有大大小小的1000多家摩托車配件廠。盡管它們很少被媒體關注,但它們的成績絲毫不遜色于整車廠,其中就有年產量達700萬套的秋田齒輪。
莫道“配角”不風流靠著1萬元和一臺舊式滾齒機起家,經過15年的發展,秋田齒輪董事長付中秋帶領秋田齒輪從只能加工一個零件的小廠,成功進入日本本田、德國寶馬、日本久保田、美國中西、日本雅馬哈等世界一流公司的配套體系。
1993年6月,懷著“天天吃火鍋”的樸素致富思想,付中秋拿出僅有的1萬元,承包了廠里的一個車間。陳舊的車間里只有一臺舊式滾齒機,只能加工一個零件,而且還是胚子。在陸續添置了一些設備后,付中秋將加工好的齒輪背到袁家崗的摩配市場去銷售。漸漸地,付中秋打開了重慶的部分市場。
時間到了1997年,秋田仍還是一個只有70多名員工的小廠,剛在大渡口的雙山有了自己的廠房。此時的付中秋不再滿足“天天吃火鍋”,他要做大做強。
1998年是重慶摩幫高速發展的一年,一方面,力帆、隆鑫、宗申等民營整車廠紛紛獲得國家批準的生產準入,可以大量生產自己企業品牌的摩托車;另一方面,隨著越南等海外市場被打開,散件可以批量出口,重慶摩配行業迎來了一個黃金時期。
“有時出口單子來了,產量不夠,整車廠簡直是到處‘搶’配件。”在摩配老板急著大把大把地掙錢時,付中秋一方面安排加緊生產,同時卻又只身帶著齒輪到了廣東。
當時沿海的齒輪基本被江浙一帶的產品把持,還有一些是進口齒輪。據說日本的一種進口齒輪單價250多元一套,而付中秋帶去的只賣150多元。
付中秋原以為可以憑借價格優勢打開廣東市場,但廣東摩企試用后,卻出現了一些質量問題。尷尬之余,付中秋馬上把生產廠長、技術部長等技術骨干全部叫到廣東,守在配套廠研究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并向廣東企業承諾,達不到質量要求不要1分錢。
“以前產量少,殘次品不多,后來迅速上量,比如上夜班,用傳統機床,多搖一圈,少搖一圈生產出的齒輪就不一樣,而我們在管理上也有很多死角。”付中秋回到重慶,向全廠下了死命令:“國慶前必須將相關問題全部整改。”經過技術人員的努力,秋田齒輪最后達到了廣東摩企的要求,成為大長江等國內一線企業的重要配套企業。
目光轉向國外2001年以后,摩幫陷入新一輪混戰。
隨著自身裝備水平的提升,付中秋將眼光集中到了國外品牌。
這一年,秋田與日本本田取得了聯系。一接洽才發現,本田要求的齒輪精度高,但出的價格卻并不高。付中秋一度對是否進入本田的配套體系產生了疑問。
日本朝霞研究所是給本田挑選配套商的機構。當時,朝霞研究所派了一個叫山本的60歲日本老人來到秋田,負責監督齒輪質量。“老人說行就行,不行就得停下來馬上改,他嘴中經常有刻薄的批評。一次因為一個質量問題,他怒氣沖沖地抓起公司一位技術干部的衣領,一副要打人的樣子。”員工有些看不過去了,付中秋卻對日本老人表示出敬意,一再強調必須配合山本的工作,全面提升齒輪質量。后來秋田齒輪如愿進入了新大洲本田的配套體系。
秋田員工告訴記者:“后來給美國中西配套公司做配套,因為精度要求特別高,至少要花2年以上的準備時間,設備投入在500萬元以上,當時幾個廠長都很猶豫,但立即遭到老板的嚴厲批評。此類的例子很多,比如給嘉陵600CC摩托車配套,我們投入了3000萬元的設備,虧本給嘉陵搞研發。”
據介紹,2003年以來,秋田每年設備投入4000萬元以上,是同樣規模企業的數倍。
隨著汽車摩托產業分工日益細化,秋田齒輪這樣細分行業的摩托車齒輪生產企業得到了巨大的發展空間。目前,秋田齒輪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專業摩托車齒輪生產企業,年產超過1億件各種型號的摩托車及汽車齒輪,已經成功進入本田、寶馬、雅馬哈、久保田等世界巨頭以及中國摩托車列強的采購體系,成為其戰略合作伙伴,并進入汽車齒輪領域。產品廣泛運用于摩托車、汽車、工業機械、農業機械、軍工等各類通用發動機領域。企業提供了4000多個就業崗位。
塑造百年秋田進入21世紀,汽車、摩托車產業日益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重要的支柱產業,而汽車、摩托車零部件工業處于整個汽車、摩托車產業鏈的中上游,在整個汽車、摩托車工業鏈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近年來,中外企業都在角逐中國這個巨大的汽車、摩托車零部件市場。世界最大的專業零部件生產廠商如德爾福、李爾等企業在國內紛紛建立了多家獨資或合資企業,逐漸占據了國內汽車、摩托車零部件的主流市場。這些外資與合資企業的發展,其核心競爭優勢是強大的資金和技術優勢。在短期內,他們的到來促進了我國汽車、摩托車零部件工業技術水平的提高,縮短了我國汽車、摩托車零部件水平與國外的差距。但是,外資與合資企業市場份額的擴大,以及入世后汽車、摩托車零部件全球化的采購趨勢,也給我國民族汽車、摩托車零部件工業的生存和發展帶來嚴峻的挑戰。
由于汽車、摩托車行業的上下游企業配套關系緊密,而且隨著與國際市場融合,一個從整車、系統供應商、一線供應商、二線供應商以至更底層的供應商的產業鏈已經形成。我國汽車、摩托車零部件行業產業基礎、市場規模、勞動力成本、制造業整體能力及上游相關產業能力等方面也在形成自己的優勢,再加上國際上汽車、摩托車行業開始實行零部件“全球化采購”策略,國內市場出現了巨大的零部件配件缺口,我國汽車、摩托車零部件工業面臨著巨大的商機和發展空間。
秋田公司將大力推進“創新研發、設計質量、打造團隊、共樹品牌”的思路,牢固樹立“把科技真正轉變為第一生產力”的理念,全面提高公司產品質量水平和經營管理水平。日前,秋田要求以“制度”為導向,促進“質變”形成;把體制改革,作為“質變”的基本要素;完善體系,是“質變”的恒久動力。秋田要改變市場格局,在競爭中鍛造實力,打造人文秋田,鑄就基業長青;秋田人明白,只有這樣,方能擺脫國內低價同質的惡性競爭,實現百年秋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