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大工業文明的沖擊波——“尋找齊齊哈爾精神”系列報道 大工業見證了鶴城興盛; 大工業孕育了卜奎文明。 備受矚目的黑龍江省(齊齊哈爾)首屆重大技術裝備博覽會,昨天在齊齊哈爾會展中心隆重開幕。記者身臨其境,感受到了齊齊哈爾大工業文明給人帶來的沖擊力。 齊齊哈爾是重工業的故鄉,也是機床的故鄉。從齊齊哈爾視角來看東北,我們不由得為齊齊哈爾大工業文明驕傲和自豪。在會展現場,記者了解到,新中國的建立,造就了東北歷史上經濟的輝煌。這里是全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這里生產出了新中國第一輛卡車,第一輛轎車,第一架殲敵機,新中國最重要的油田,最重要的鋼鐵生產基地都在這里。通過東北發達的鐵路網,鋼材、煤炭、石油、木材、黃金、糧食、汽車等,源源不斷地運向全國各地,有力地支援著各地的建設。在建國初期的經濟建設中,東北是名副其實的龍頭,支持著各地的發展。建國以后,中央要把東北建設成為重工業基地,在東北人的艱苦努力下,東北的重工業從無到有,并成為新中國的支柱。齊齊哈爾的許許多多大型企業無不凝聚著東北人團結合作、奮發向上的精神。 曾經著稱于世的156項重點建設工程絕大多數是東北大地上展開實施。整個20世紀50年代,東北工業基地成為新中國經濟列車的引擎和火車頭,全國工業產值的近1/3源自東北的貢獻,東北人在汗流浹背的辛勞中欣慰地沉浸在“東北名不虛傳”的榮耀和輝煌中。而到1999年,全國各省市經濟發展指數龍虎榜上,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都居于倒數5名之列,被經濟界戲稱為“東北現象”。 齊齊哈爾市是我們國家的老工業基地,也是我們國家重要的裝備工業基地。當時蘇聯援建我國的156個重點項目,齊市就有4項。齊齊哈爾工業經濟體系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形成的。齊齊哈爾市裝備工業發展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末,是齊齊哈爾裝備工業發展的輝煌階段,齊市的大型企業曾經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比如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就是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建成的一家重型裝備制造企業,半個世紀以來,一重生產出大量鋼鐵,電力,汽車,礦山,石化,交通運輸等行業及國防軍工所急需的大型成套技術裝備和高新技術產品,創造了“萬噸水壓機”等我國裝備工業的眾多第一,裝備了鞍鋼,寶鋼,燕山石化等許多國家重點工程。90年代初至本世紀初,齊市裝備工業曾一度陷入低谷,曾作為優勢產業的重型裝備被人視為包袱和災難。這個時期齊市許多大型企業被忽視、冷落,甚至將被遺棄,曾經輝煌過的許多裝備工業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而為這些大型裝備工業配套的地方企業紛紛倒閉破產。裝備工業應該是齊齊哈爾的財富和優勢所在。但那一時期,財富變成了包袱,優勢變成了劣勢。進入本世紀初,齊市裝備工業開始復蘇,逐步走上振興之路,應該說這一切緣于當時的市委市政府面對危難時刻,沒有喪失信心,沒有把沉入低谷的齊市裝備工業當作包袱一甩了之,而是在當時國家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大膽嘗試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保住了齊市國有大中型裝備工業企業,為齊市裝備工業的振興和步入輝煌奠定了基礎。 有關人士談到,在全球產業結構調整中,我國經濟要保持可持續性發展,就必須要大力發展裝備工業,因為裝備工業是制造“工作母機”的基礎產業,不但是“重工業”,而且是“重中之重”。特別是在21世紀初葉,我國進入工業化中期的歷史階段,裝備工業就成為這一時期需要繼續強化的主導產業。裝備工業在齊齊哈爾經濟的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齊齊哈爾重裝會不但為黑龍江經濟鋪了路,還外樹齊齊哈爾人新形象,內強齊齊哈爾人榮譽感,對齊市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都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有人認為,歷史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世界上最大的敵人就是我們自己,我們要拋棄落后與陳腐,去重新創造一個與時代潮流同步的嶄新的自我。當我們審視腳下這方厚土時,不難發現紛呈的珠璣,璀璨的群星和聳立的高峰,而齊齊哈爾大工業就是凸顯鶴城文明的一座奇峰。正像一個人經歷了苦難的童年,狂飆激情的青年進入了而立的中年一樣,東北人也歷盡了滄桑與磨難。同樣今天的齊齊哈爾人在自省之后滿懷自信的微笑正透露出沉穩,果敢,豁達與干練。充滿希望的齊齊哈爾正以強有力的手臂穩操著舵桿,奔向萬里途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