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區一帶”臨港臨海裝備制造業聚集區發展戰略實施以來,大連裝備制造業“體內”,升騰著一股巨變的力量 大連裝備制造業“憑海騰龍” 2007年上半年,大連的裝備制造業升騰著一股巨變的力量。 投資38億元的中遠造船項目落地旅順;投資6億美元的新加坡萬邦造船簽約長興島;大眾一汽30萬臺發動機和一汽道依茨發動機項目相繼投產;投資4.5億歐元的塞邁拖拉機項目開工…… 同時,很多戰略性產業,如核電裝備、風電裝備、船用大型曲軸、高檔數控機床控制系統等領域,“大連創造”不斷突圍,彰顯出用中國裝備支撐中國制造的能力和自信。 統計數字有力地呼應了這些變化———上半年,大連裝備制造業實現工業增加值224.8億元,同比增長41.5%,實現銷售收入820億元,增幅達40%,利潤實現51.8億元,同比增長53%。 可以預見的是,這一切,僅僅是個開始。 發生在大連裝備制造業“體內”的深層律動,肇始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的,對產業布局所進行的深度變革。 今天,呈“V”字形的“兩區一帶”臨港臨海裝備制造業聚集區,已成世界矚目的焦點,它發揮優勢、放大優勢并創造著優勢,推動著大連乃至遼寧的裝備制造業邁向廣闊的“藍海”。 運籌帷幄———新起點創造新跨越 百年大連,百年大連裝備制造業。 作為國內裝備制造業的重要基地,大連裝備制造業產業規模大、門類多、技術力量雄厚。近年來,在振興和開放的雙重機遇下,大連的裝備制造業不斷進取,調整改造,快速發展,已經站在有能力實現新的跨越的起點之上。 站在新高度上的大連裝備制造業,如何把握國際、國內產業轉移及國內裝備制造業大發展的歷史性機遇,更充分地發揮自身的優勢,實現新的跨越?大連,面臨著從未有過的戰略抉擇。 2007年4月2日至3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克強就進一步推動裝備制造業發展到大連進行了深入調研,在調研過程中,他直擊肯綮地指出,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裝備制造業基地是實現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一個標志。種種情況表明,遼寧已經具備了實現裝備制造業跨越式發展的條件,應該在用中國裝備支撐中國制造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力爭走在全國前列。他說,大連要充分利用渤海、黃海岸線資源,進一步搞好整體規劃和產業布局,打造臨港臨海先進裝備制造業聚集區。一是依托大窯灣港口和保稅功能,建設以發展汽車整體配套為重點的裝備制造業聚集區;二是依托大連灣北岸深水海岸,建設以發展大型裝備及部件為重點的裝備制造業聚集區;三是依托渤海深水岸線,建設以發展造船業為重點的船舶和海洋工程及配套產業帶;形成“兩區一帶”的新格局,不斷提升“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的整體產業布局水平。 5月25日,對大連市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寄予厚望的省委書記李克強再次來到大連進行專題調研,他進一步指出,要緊緊抓住國際產業轉移和市場需求旺盛的有利契機,搞好臨港臨海裝備制造業總體規劃布局,使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的各類生產要素向港口和海灣集中,繼續推動重點大型企業的聯合重組和搬遷改造,扶持裝備制造業企業做大做強,打造一批主業突出、核心競爭能力強的大型企業集團,同時形成有效的協作配套體系,拉長產業鏈和產品鏈,不斷提高產業集群的聚集度,盡快形成聚集發展效應。 省長張文岳今年5月14日對大連市進行調研時也指出,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基礎和優勢,圍繞“兩區一帶”,進一步加快新型產業基地建設,使大連成為新型工業基地,不僅承擔起“五點一線”排頭兵的責任,還要把全省的沿海地區發展帶動起來。 省委、省政府立足當前、放眼未來的戰略部署,令走在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裝備制造業基地道路上的大連理清了思路,明確了方向。 藍圖繪就———新思路謀求新發展 習慣于將各項工作做在前頭的大連市迅速展開了行動。 4月17日,大連市委召開常委會,專題謀劃裝備制造業“兩區一帶”的未來發展和規劃。 5月8日,大連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加快“兩區一帶”建設的具體措施和規劃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