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在线观看视频,久久精品.com,日本精品免费看,《偷妻》未删减版在线观看,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69,燕双鹰的全部电视剧,欧美色综合

減速機行業最權威的減速機網站 首頁免費注冊會員登錄會員中心高級搜索| 會員權限減速機加入收藏聯系我們
資訊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是:減速機首頁>>新聞資訊>>自助新聞>>自主創新 振興遼寧工業

自主創新 振興遼寧工業


信息來源:減速機信息網   責任編輯:李宏偉   
  
作為老工業基地的遼寧,一直就是我國重要的裝備制造業生產基地。“裝備制造業”也因此成為遼寧的一個重要符號。在人們的奮斗和期盼中,遼寧工業經濟已連續三年保持20%的增長速度,在持續快速增長的過程中,自主創新扮演了重要角色,貫穿著遼寧工業發展的始終,并給工業發展以持久動力。遼寧作為老工業基地走過了三年的振興歷程。在這片彌散著濃重工業氣息的土地上,我們重新看到了工業所帶來的希望。
    在遼寧這片工業沃土上,曾創造了共和國工業史上的無數個“第一”。遼寧人的創造力為國家的建設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既是企業發展的長久之計,更是我省發展現代裝備制造業和高加工度原材料工業、建設國家新型產業基地的強大動力。”在實現老工業基地振興過程中,遼寧人再一次選擇了自主創新這條出路。
    在實施中央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戰略中,遼寧省委、省政府將發展裝備制造業作為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的重大戰略任務來抓,堅持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緊緊圍繞國家振興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戰略部署,以提升全省裝備制造業整體水平為目標,以提高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制造能力為重點,以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全行業在結構調整、技術創新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近日,本報記者就自主創新,實現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這一話題,同遼寧省統計局黨組成員、局長助理孫武軍進行了交談。
工業經濟領跑遼寧振興
    記者:2003年,國家實行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戰略后,遼寧省工業從低迷走向復蘇,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工業經濟連續三年保持20%的增幅,請您做一簡要介紹。
    孫武軍:統計數據表明,2003年,也就是國家提出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戰略的那一年,遼寧省完成工業增加值是1715.92億元。實施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戰略一年后,2004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為2255.6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23.4%。全省工業生產總體水平呈現出快速上升趨勢,產銷銜接水平提高,各種經濟類型的企業經濟效益全面增長,原材料工業和裝備制造業在工業中的重要支撐作用明顯。
    2005年,遼寧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增加值突破3000億元大關,呈現出快速穩定發展、產銷銜接水平提高、出口交貨值高速增長、經濟效益穩步改善的良好態勢。
    2006年,遼寧省工業生產持續快速增長,經濟效益不斷改善。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85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0%。輕工業增速依然高于重工業,全省輕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697.66億元,增長21.1%,重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152.34億元,增長19.6%。
    按可比價計算,2006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比2003年增長77.84%。到2006年年底,遼寧省工業經濟連續三年保持了20%左右的增長速度。
    記者: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作為綜合衡量工業經濟效益各方面總體水平的一種特殊相對數,是反映工業經濟運行的質量指標。請介紹一下遼寧省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的變化。
    孫武軍: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全省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50.02%,比上年提高21.62個百分點,在所統計的7項經濟效益指標中,有6項指標比上年有所改善。全省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水平持續上升,工業企業收益水平繼續提高。
    2005年,遼寧省規模以上工業呈現了發展的態勢,經濟效益得到了改善。其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55.55%,同比增加了3.96個百分點。
    2006年,遼寧省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74.43%,同比提高19.45個百分點。這一年,全省工業企業利潤總額逐步扭轉了年初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的狀況,達到兩位數增長。年初受原材料工業利潤下降的影響,利潤總額一度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但形勢逐漸好轉。到年底,企業利潤累計同比增長12.2%。
    在遼寧省工業經濟快速增長、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的過程中,裝備制造業、原材料工業、農產品加工業高速增長,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明顯。
    2004年,原材料工業持續快速增長。全年原材料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107.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49.1%,比上年增長19.8%,拉動全省工業經濟增長9.4個百分點。全年裝備制造業完成工業增加值581.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5.8%,比上年增長34.1%,拉動全省工業經濟增長8.6個百分點。
    2005年,全年原材料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397.11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46.5%,增長17.5%,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7.8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生產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完成工業增加值739.56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24.6%,增長20.9%,拉動經濟增長6.4個百分點。
    2006年,裝備制造業持續高速增長,經濟效益拉動作用凸顯。裝備制造業完成工業增加值983.91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25.6%,增長24.8%。
    三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省各種經濟類型工業全面增長,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增長勢頭良好,股份制企業貢獻突出。
    記者:作為老工業基地的遼寧,一直就是我國重要的裝備制造業生產基地。裝備制造業對遼寧老工業基地的振興起到了哪些推動作用?
    孫武軍: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部門提供技術裝備工業的總稱,代表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科技進步水平和工業化程度。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裝備制造業包括7個大類、46個中類、178個小類,在遼寧全都有。全省有數百萬產業工人的生計與裝備制造業休戚相關。
    在實施中央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戰略中,遼寧省委、省政府將發展裝備制造業作為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的重大戰略任務來抓,堅持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緊緊圍繞國家振興裝備制造業發展的重點領域,以提升全省裝備制造業整體水平為目標,以提高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制造能力為重點,以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全行業在結構調整、技術創新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統計數據表明,在遼寧省實現振興的過程中,裝備制造業持續快速增長,已成為實力雄厚的產業,對全省工業的牽動作用明顯增強,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
    2003年,遼寧省裝備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97戶,主營業務收入1666.84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26.5%。
    2004年,裝備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151.53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25.9%,增長29.1%。
    2005年,裝備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710.3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25.1%,增長26.0%;完成增加值739.56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24.6%,增長20.9%,拉動工業增長6.4個百分點。
    2006年,裝備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755戶,主營業務收入3639.41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26.5%,增長34.3%;完成增加值983.91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25.6%,增長24.8%,高出全省工業平均水平4.8百分點。
    2006年裝備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比2003年增加126.8%,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18.3%。
    若將這些枯燥數字聯系起來,我們看到的是遼寧省裝備制造業不斷提升的軌跡。
    遼寧省裝備制造業企業通過戰略重組、開放合作等方式,使企業不斷壯大,核心競爭力快速提升,市場競爭能力明顯增強,不僅占有了市場,而且拓展了發展空間。一批重點企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對整個行業的支撐作用顯現。
    記者:遼寧作為國家原材料工業基地,請您介紹一下原材料工業對遼寧工業的重要支撐作用。
    孫武軍:據遼寧省統計局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遼寧省原材料工業穩定快速增長,對工業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在全省工業增加值中,原材料工業占有近50%的份額,2006年原材料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比2003年增長119.7%。
    遼寧作為國家原材料工業基地,是新中國成立以后,國家實施工業化發展戰略,對解放前形成的工業基礎進行改造、擴建和新建一批重點工業項目形成的。在“一五”時期,國家把全國156個重點項目中的24項安排在遼寧,其中原材料工業中,鋼鐵工業兩項,有色工業兩項,石油工業一項。與這24項工程配套,還在遼寧省安排省市重點項目730個。這些項目的建設,使遼寧初步形成了以石化、冶金、建材為主的原材料工業基地。
    遼寧省原材料工業雖然總體規模較大,但結構性矛盾突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使遼寧省原材料工業獲得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因此,有人將原材料工業喻為推動遼寧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實際上,在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中,原材料工業也正在發揮著這一作用。
    來自遼寧省統計局的一組統計數據已經表明了這一事實:
    2003年,規模以上原材料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3184.13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50.6%。
    2004年,規模以上原材料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4286.6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51.7%,比上年增長34.6%。
    2005年,規模以上原材料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5647.42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52.2%,比上年增長31.7%;其中工業增加值1397.11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46.5%。
    2006年,規模以上原材料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6994.28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50.8%,比上年增長23.8%;其中工業增加值1851.6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48.1%,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6.6%。
    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遼寧原材料工業無論是實現工業增加值,還是主營業務收入,都占據了遼寧工業經濟的半壁江山。因此,原材料工業對遼寧工業的重要支撐作用也就不言而喻。
    記者:農產品加工業作為優先發展的產業之一,對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有哪些方面的貢獻?
    孫武軍:在工業氛圍濃重的遼寧,農產品加工業與裝備制造業、原材料工業被放到了一個發展平臺上。2004年初,遼寧省就將農產品加工業列為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優先發展的“三大產業”之一。遼寧省農產品加工業經過多年的發展,不僅結束了副食品短缺時代,而且農產品加工業已成為支柱產業之一,并已成為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重要力量。
    遼寧省統計局提供的統計數據表明,農產品加工業發育成為重要產業的特征已初步顯現:
    2003年,遼寧省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為691.39億元。
    2004年,遼寧省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914.92億元,同比增長32.23%。
    2005年,遼寧省農產品加工業高速增長,實現工業增加值409.82億元,同比增長42.8%;主營業務收入1248.77億元,同比增長36.49%。
    2006年,遼寧省農產品加工業生產快速增長,經濟效益逐步好轉。實現工業增加值523.35億元,同比增長27.7%;主營業務收入1679.59億元,同比增長34.5%。
    在農產品加工業中,遼寧省食品加工行業規模大,部分加工產品和加工技術水平在全國處于前列;紡織行業形成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非國有企業已占據主導地位;其他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較快。2006年,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占輕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74.4%,實現工業增加值占輕工業增加值的75%。
    農產品加工業的異軍突起支撐輕工業增長速度明顯加快,超過重工業的發展速度,使遼寧省工業經濟“重快輕慢”的發展模式發生改變。2005年,全省重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8%,而輕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0%。
    由于農產品加工業生產快速增長,輕工業增速高于重工業這一態勢一直保持到2006年。2006年,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679.59億元,占輕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74.4%,同比增長34.5%,農產品加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523.35億元,同比增長27.7%,占輕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的75%。
    自主創新 讓遼寧裝備裝備中國
    記者:遼寧工業經濟在持續快速增長的過程中,自主創新是如何推動老工業基地振興的?
    孫武軍:在遼寧這片工業沃土上,曾創造了共和國工業史上的無數個“第一”。遼寧人的創造力為國家的建設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既是企業發展的長久之計,更是遼寧省發展現代裝備制造業和高加工度原材料工業、建設國家新型產業基地的強大動力。在實現老工業基地振興過程中,遼寧人再一次選擇了自主創新這條出路。
    遼寧裝備制造業企業在快速發展中,全面加快自主創新步伐,推動產品升級,為國產化“裝備中國”,提供關鍵技術支持。
    船用大型曲軸是船用發動機的核心部件,其國產化問題一直是制約我國船舶工業發展的關鍵技術瓶頸。大連重工起重集團集中科研力量奮力攻關,目前已取得了該項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第一個完全國產的70厘米型曲軸核心部件即將付諸生產,開創了我國船舶工業自主發展的新局面。
    自主技術創新是沈陽機床實現長遠戰略目標的重要路徑。 企業經營規模擴大還遠遠不是強勢企業,而如何成為世界機床行業強勢企業,關鍵還在產品核心技術上,沒有自主創新就沒有自主品牌。
    日前,北方重工沈陽重型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兩臺直徑為11.38米的泥水平衡盾構機,正在穿越武漢長江隧道建設一展身手。目前,沈重集團已經拿到14臺盾構機的訂單。從此,中國盾構機的市場也不再是外國人的天下。
    目前正在進行全面總裝的我國第一架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渦扇支線飛機ARJ21飛機,其關鍵大部件3月13日在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順利交付完成。
    沈鼓集團緊緊跟蹤國際風機領先技術,走出一條聯合研究、自主開發的技術創新之路。成為世界上乙烯裝置大型壓縮機組供應商的成員之一,從而結束了我國大型乙烯裝置壓縮機長期依賴進口的歷史。
    3月18日,裝有華晨自主研發的1.8T渦輪增壓發動機的中華轎車正式上市,標志著一直由國外品牌壟斷T型發動機和轎車市場的局面已成為歷史。從此,中華系列轎車也開始真正成為民族品牌的、中國人自己的轎車。
    目前,遼寧省在以機床和軸承為代表的基礎類裝備、以石化設備和重型礦山設備及輸變電設備為代表的重大工程專用裝備、以船舶和汽車及機車為代表的交通運輸類裝備、以新型潛水器和新型航空器為代表的現代軍事裝備、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高技術裝備等領域,具備了重大科技裝備研發、設計和制造的基礎和能力。
    遼寧省統計局提供的數據表明,遼寧省工業企業新產品產值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在不斷提高。
    2004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814.71億元,比上年增長22.7%。其中,裝備制造業新產品產值570.29億元,占全省工業新產品產值的70.0%,增長28.5%。
    2005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新產品產值1077.86億元,比上年增長32.3%;其中裝備制造業完成新產品產值674.69億元,占整個工業的57.03%,實現新產品銷售收入575.5億元,占整個工業的59.3%,新產品出口74億元,占整個工業的51.4%。
    2006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新產品產值1385.05億元,同比增長28.9%。
    記者:遼寧企業是如何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的?
    孫武軍:擺脫核心技術和重大裝備受制于人的關鍵是加快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是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目前遼寧省重點工業企業正逐步形成以自主開發為主、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技術創新體系,獲得新技術的途徑日益廣泛。
    沈陽機床集團董事長陳惠仁說:“自主創新絕不是自己關起門來自己做,而是把世界已有的、我們能夠獲取的所有的現代文明,包括行業內已經取得的技術成果都吸收進來,然后再在此基礎上進行新的創造。”
    在過去的幾年中,沈陽機床不斷調整創新方式和路徑,提升創新層次。企業選擇了以引進、跟蹤為主的創新途徑,具體方式包括引進技術、合資合作、聯合設計、引進專家等。
    “十五”期間,沈陽機床將技術創新的工作重心轉移到自主集成創新的途徑上來。一方面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年平均科技投入占銷售收入的3.8%,另一方面構建自主技術創新通道。目前,沈陽機床已形成以技術中心為核心的技術創新體系。
    去年,取名為“亮亮”、“月月”的兩款機器人樣機在沈陽新松機器人公司亮相,這標志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我國第一代個人機器人誕生了。新松公司從成立之初,就把原創技術加以自主創新,向裝備的成套化、系統化發展,不斷提高企業的集成創新能力。目前公司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工業機器人產品就多達30多種,80%以上的產品屬于自主創新。
    東軟集團從成立伊始就提出“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根本”這條基本原則,建立“自主創新與技術引進相結合”的研發模式。目前,東軟集團已成功開發出數十種具有我國自主版權的應用系統、公共平臺、中間件產品以及嵌入式軟件產品。
    記者:遼寧省在自主創新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孫武軍:創新的本質涵義是指通過生產要素有機組合變化,改變各種生產要素,尤其是勞動和資本的相對邊際生產率,從而改變其收益率之間的平衡。自主創新包含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等。
    遼寧省通過引導、鼓勵、扶持企業深化研發機構的改革,激活各類創新主體的潛力,增強了企業的創新動力。沈重集團利用中建集團組建北方重工的時機,對公司現有的技術中心、研究設計院、銷售部等部門進行整合,以股份制形式,融技術開發和市場開發為一體,籌建沈陽重型礦山技術工程成套有限公司,使企業骨干科技人員在與企業保持勞資關系的同時,實現與企業股權資本關系。
    同時,引導企業通過完善獎勵、分配機制,實行銷售比例提成、加大對科研人員的獎勵力度等方式提高科研人員的收入水平。沈陽鼓風集團公司采取建立重獎機制,實行招標、承包等多種方式,激發員工的創新活力,每年用于技術創新獎勵資金超過了300萬元。
    在以企業為主體的框架下,遼寧省企業積極與國內科研院所、設計單位開展產學研合作,實現“產學研”的技術創新模式,建立開放式研發的自主創新體系。資金傾斜也使遼寧裝備制造企業開始著力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去年,遼寧省安排的工業技改貼息資金就達7億元。目前,全省已擁有18家國家級技術中心,50余個省級技術中心,重大技術研發、制造能力和企業競爭力明顯增強。遼寧省還將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科技投入要達到沿海地區發達省份水平,到2010年全社會研究開發投入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將達到2%以上。
    抓住機遇  實現新發展
    記者:遼寧省在自主創新方面還存在哪些不足?
    孫武軍: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水平直接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在科學技術、工藝設計、材料開發、加工制造等方面的綜合能力。遼寧省的裝備制造業雖然發展很快,但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還存在自主創新能力弱,原創性技術創新成果少,在關鍵領域中許多核心技術仍然依賴進口,原始創新能力明顯不足等差距。主要原因是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尚未完全形成;企業研發機構數量較少,研發能力不足;企業在創新開發中投入的資金少。此外,還受自主創新意識不強、體制不完善、缺少良好的環境等因素的影響。
    從統計上看,遼寧裝備制造業在全國及國際市場占有率不高。2006年裝備制造業實現的主營業務收入只占全國的2.6%,排在全國第8位,與第一位的廣東省相比,比重低12.5%。遼寧省裝備制造業中的國有企業比重較大。在規模以上工業中,裝備制造業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資產占全省工業的23.1%,主營業務收入占18.8%,利潤占23.1%。裝備制造業資產利用率不高。2006年,裝備制造業資產利稅率為5.75%,排在全國第23位,比最高的山東省低8.83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的人均資產在全國制造業中排在第8位,但人均利稅排在第20位,人均利稅2.64萬元,比人均利稅最高的海南省低7.19萬元。
    記者:遼寧省應如何采取措施,進一步發展裝備制造業、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實施中央振興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的戰略構想?
    孫武軍: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步伐,首先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提高認識,增強自主創新意識,倡導創新、倡導競爭,營造自主創新的和諧氛圍。
    二是加大投入,加強自主創新人才隊伍和組織機構建設。建立高素質的自主創新人才隊伍,著力培養和提高現有研發人才的創新能力。建立健全企業技術研發中心,有條件的企業還要構建多層次的科技研發體系。加大研發資金投入,增加用于自主創新的費用。
    三是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促進企業與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的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優化科研資源配置。
    四是深化改革,加強管理,建立有效的組織機制,打破束縛企業自主創新的管理體制和科研體制,建立健全自主創新的新機制。
    其次,遼寧裝備制造業迫切需要實現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轉折。國務院在《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到2010年,逐漸形成重大技術裝備、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基礎裝備、一般機械裝備等專業化合理分工、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
    遼寧裝備制造業門類齊全,涵蓋了國家裝備制造業的全部7大行業,有178個小類產品,其中居于全國前六位的有58個小類。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遼寧必須迅速實現由“全”向“強”的跨越。由此需要在如下領域進一步有所突破:大型清潔高效發電設備、高壓輸變電設備、大型石化成套設備、大型冶金設備、大型煤炭綜合開采設備、大型船舶和海洋石油工程設備、環保設備、大型施工機械、自動控制系統和精密測試儀器、數控機床、飛機制造領域,等等。
    這十余個重點發展領域,既是遼寧裝備制造業的實力和優勢,也是今后一個時期遼寧省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實現結構調整的重點方向。
全國服務熱線:010-51179040 E-mail:jiansuji001@163.com
Copyright © 2008-2018 By 減速機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