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陽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致力于加快我國數控機床產業化,堅持走以我為主、全方位開放的自主創新之路,打破歐美在數控機床行業的長期壟斷,實現了我國高檔數控機床自主開發的重大突破,2007年在世界機床行業按銷售收入排名中進入第九名。
沈陽機床是國內最大的機床制造企業。多年來,歐美等發達國家一直把持高檔數控機床的技術和市場,使我國機床企業一度喪失話語權。1999年,上海磁懸浮項目急需能加工磁懸浮列車導軌的數控機床,如進口不僅價格昂貴,且需兩年才能交貨,逼得項目方只好把眼光投向國內。結果沈陽機床以外方1/3的價格、1/4的時間中標。通過攻關與創新,沈陽機床半年內就交出了合格產品。國產數控的成功“亮劍”,“打”出了中國機床產業的信心,“亮”出了中國高端數控機床的品牌。
2004年7月,奇瑞汽車公司準備上兩條缸體、缸蓋生產線,前來投標的國內外10家企業經過激烈較量,沈陽機床勝出,此次獲勝靠的是性能。沈機只用8個月時間就完成了這兩條生產線的設計制造安裝,完全滿足了用戶的要求。
今年上半年,沈陽機床在競標中與東風神龍集團簽下總價值2000多萬元的關鍵零部件成套加工設備合同,這是東風神龍在變速箱成套生產線上首次采用國產設備。汽車關鍵零部件加工生產線涉及物流、刀具、卡具、加工設備、加工工藝等成套解決方案,進入門檻很高,一直被歐美發達國家壟斷,此次競標的競爭對手又是法國柯瑪、法國PCI、德國海科特等世界知名企業,經過幾輪技術談判,沈陽機床集團最終以一流工藝方案、一流售后服務、合理產品定價贏得客戶的青睞。
從磁懸浮軌道梁到滿足汽車加工生產線的高檔數控機床,沈陽機床一步步挺進世界機床制造業的高端領域,并非偶然。經過上世紀80年代的學習模仿,90年代的技術引進,并在新世紀原始創新和引進吸收再創新的基礎上,更多地倚重集成創新,加大研發投入,選擇了一條全球視野下的自主創新路徑,由此使企業研發能力不斷增強。
如今,沈陽機床的產品已經批量進入汽車、國防軍工和鐵路船舶等重點行業的核心制造領域。數控產品已占國內市場的20%,居全國同行業首位。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78億元,約占國產機床銷售收入總額的1/7強,在世界機床行業中排名第9位。數控機床產量1.5萬臺,約占國產數控機床總量的1/6強。預計今年銷售收入將突破100億元,數控機床產銷量將突破2萬臺。
集團董事長陳惠仁總結了自主創新為沈陽機床帶來的“三大變化”:
一是企業自主研發能力顯著增強。掌握了高速加工中心、五軸聯動加工中心、重大型數控機床等設計制造核心技術,自主開發中高檔數控機床產品300余種,其中60%以上達到國際同行業先進水平;先后獲國家技術專利45項,完成了3項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和5項國家“863”計劃項目,取得25項關鍵共性技術成果,實現12項技術創新。
二是產品邁向高端。由過去以普通機床為主,發展到以數控機床為主,產值數控化率由“九五”末期不足10%上升到52%,國產數控機床中每5臺中就有1臺是“沈機制造”。中高端產品成批量進入國家重點行業的核心制造領域,許多產品打破國際技術壟斷,替代進口。去年海外市場年銷售額突破1億美元,其中數控機床占了一半。
三是創造了集成創新的“沈機模式”。先是與柏林工業大學合作,在德國柏林建立海外研發中心,成為沈陽機床研發高檔數控機床產品的平臺、培養高級研發人才的基地、跟蹤世界機床領域前沿技術的窗口。同時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同濟大學等院校合作,在北京和上海分別建立研發分部,圍繞數控機床的基礎、共性和關鍵技術,及面向裝備制造領域的應用技術等開展研發工作。與中科院沈陽計算所聯合成立沈陽高精數控技術有限公司,共同進行高檔數控系統等研發。此外,通過資源整合,并購德國希斯等國內外知名機床企業,打造了上有研發團隊、下有產業基地的中高檔數控機床的研發與生產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