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量集團作為我國“一五”時期156項重點工程之一,是國家裝備制造業中的重要一員,是為裝備制造業提供裝備的企業。哈量主要生產精密量儀、數控刀具及工具系統、數控機床、通用量具和標準刃具五大類產品,產品被譽為工業生產上的“眼睛”、“牙齒”和“工作母機”。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產品質量和“LINKS”品牌享譽國內外。
經過多年來的調整改造,不斷地推進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企業獲得了長足發展。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機床工具行業的復蘇與快速發展,哈量集團呈現了跨越式發展態勢。2005年3月,在國家發改委和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地全資并購了在國際數控機床功能部件生產領域較有影響的德國凱獅(KELCH)公司,在實施“走出去”戰略上邁出了重要一步,為哈量集團進軍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搭建了一個堅實的平臺。
回顧哈量集團五十多年的歷史,特別是近些年來的發展路程,自主創新一直伴隨著企業的經營管理、產品研發和發展戰略的始終。1955年正式開工生產時,哈量集團僅能生產通用量具和標準刃具兩大類產品;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為了加快企業的發展,自主上馬了光學、氣動等精密量儀類產品;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根據國內外市場對高檔數顯量具和數控刀具產品的需求,投資5000多萬元,進行了高檔數顯量具和數控刀具類產品的研發與生產;從九十年代末開始,哈量與名牌大學合作研制開發生產了新概念六足并聯數控機床,并率先實現了商品化生產;進入新世紀以后,又以自主研發為主,相繼與一些高等院校共同合作,產學研相結合,研發了三坐標測量機、表面輪廓測量儀、CNC齒輪測量中心等先進精密量儀類產品。
到目前為止,哈量集團作為我國裝備制造業的骨干企業之一,可提供七大類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裝備,其中包括:
·CNC齒輪量儀系列產品。其中3920型大型齒輪測量中心最大可檢測直徑達2米、重10噸的齒輪,是繼德國和美國的公司之后,世界上第三個能生產該產品的企業。
·三坐標測量機系列產品。目前已實現了產業化生產。
·刀具預調儀系列產品。適用于數控機床的刀具調整,高檔刀調儀可實現刀具測量的全部自動化。
·數控機床關鍵功能部件——大型自動換刀裝置,可實現大型數控機床的自動換刀,適合為重、特大型機床生產廠家配套。
·數控機床與刀具之間連接的重要功能部件——HSK刀柄卡具系列產品,適用于高速數控機床的高精度加工。
·超大型通用量具。包括最大可測量直徑3米至10多米的游標卡尺、內外徑千分尺等,適合于鐵路、礦山、造船、機械等行業大型產品的檢測與測量。
·數控并聯加工中心。適合于加工復雜曲面,可廣泛應用于汽車、造船、機械加工等行業,目前已實現小批量商品化生產。
一、自主創新——促進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對企業而言,自主創新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它包括企業的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等多方面的內容,并不簡單地僅指技術創新。
而技術創新也包含三種類型,這就是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大家通常講的自主創新一般是指技術創新。
自主創新必須增加科研投入。作為“黑龍江省精密量儀與刀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博士后產業基地”,哈量集團一直特別重視增加科研投入,近三年的科研投入平均占企業銷售收入的3%以上,而且其額度呈逐年增長態勢。科研投入的增長,帶來了科技成果的不斷涌現,完成了一大批國家級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開發研制出許多市場急需的高新技術產品,既滿足了市場需求,也為企業增加了效益。
自主創新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為增強研發力量,提高工程技術人員的研發和技術創新能力,哈量一方面通過課題以代培方式由高校定向培養和委托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同時與名牌大學聯辦工程碩士研究生班,以吸引和穩定人才。通過選派業務突出的青年人才去高校培養,已先后有25人獲得了碩士、博士學位,9位博士后進入工作站工作;與此同時,對現有工程技術人員進行產品設計基礎理論及國內外科技動態等方面的學習培訓,不斷更新知識,有效地推進了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
為了調動產品研發人員的積極性,穩定科技人員隊伍,哈量還對產品研發人員實行了協議工資制。根據崗位需求和每個人的能力水平確定工資標準,其工資標準盡可能地與社會其它科研院所人員的工資水平接軌。同時,公司還設立新產品開發設計獎和新產品銷售提成獎,使科研人員的勞動成果能切實得到應有的回報。
自主創新必須加強自主知識產權保護和實施品牌戰略。企業近幾年新產品產量、產值率逐年增加,平均以20%以上的速度遞增,先后有108種新產品投入市場;企業擁有技術專利162項,其中發明專利7項;在中央級媒體、專業雜志及國內外重大相關展會上進行廣告宣傳,使“LINKS”牌產品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優勢,2006年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世界市場中國(機械)十大年度品牌”。通過不斷強化品牌優勢,“LINKS”牌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也得以不斷提升。
二、“產學研”相結合——自主創新的有效途徑
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知識化、國際化和高度專業化趨勢,使企業從事科技開發活動需要與外界進行大量的技術、人才、信息、資金和物質交換。與智力、知識、信息資源豐富的大學、科研院所的交流與合作成為企業提高技術創新能力的必然選擇。產學研合作是科研、教育、生產不同社會分工在功能與資源優勢上的協同與集成化,是技術創新上、中、下游的對接與耦合,符合社會生產力發展和技術創新規律,具有很強的技術創新機制,是優化企業科技行為的有效實現形式和途徑。
為了解決新產品開發科研力量不足的問題,同時利用信息技術帶動傳統產品的升級換代,哈量集團近些年先后與國內一些知名院校聯合開發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精密量儀產品、數控刀具產品及數控機床產品,加快了產學研一體化和科學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步伐,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在技術創新中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只有以企業為主體,才能堅持技術創新的市場導向,有效整合“產學研”的力量,加快技術創新成果的產業化。回顧哈量以自主研發為主的技術創新實踐,特別是在“產學研”結合上開發六足并聯機床(現已發展為并聯加工中心)、CNC齒輪測量中心、三坐標測量機和數控機床關鍵功能部件等新產品的創新歷程,通過集成創新的模式加速發展,使哈量受益匪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