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頻現,實力增強。截至目前,我省農機裝備工業的產值為20億元。低迷多年的農機裝備工業開始重振旗鼓,曙光初現。
近日,黑龍江省農機總公司與中國洛陽拖拉機廠合作,引進其先進的拖拉機制造技術,共同生產組裝大馬力拖拉機,預計今年12月將試生產,屆時其年生產能力將達到3000臺,并將填補我省生產大馬力拖拉機的空白;與此同時,作為哈市建設哈大齊工業走廊的一個重要項目,哈市東金沃爾公司也與一些國內外實力雄厚的農機裝備企業合作,組裝生產水稻插秧機、水稻收獲機和水田用中型拖拉機,同樣填補了我省該領域的空白。
目前,該公司已生產1500臺水稻插秧機投放市場。
據了解,黑龍江省農機產業起步比較早,從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發展,到70年代時已基本形成完整的農機工業體系。80年代時,我省農機產業進入鼎盛時期,有農機生產企業近千家。進入市場經濟后,我省農機產業逐漸衰退萎縮,大部分農機企業處于停產狀態,生產規模隨之縮小。
近兩年,黑龍江省制定了起步階段以組裝省外和國外成型的品牌農機裝備為主,逐步開展部件本地化和國產化研發,再形成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農機工業發展戰略。目前,我省不僅有省農機總公司和哈爾濱市東金沃爾公司這樣的新興大企業,還有農墾白樺機械廠、勃利農業機械制造公司等一批中型骨干企業。以佳木斯聯合收獲機械有限公司為代表的7家動力機械生產企業發展潛力很大,以農具生產為主的70多家企業產品更新速度快,群體實力強。農機生產結構和布局趨向合理,已由過去僅生產耕地和播種機械向生產收獲、插秧、水田、動力機械發展。目前我省已能生產各種主要機型,基本能滿足我省農業生產的需要。
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化管理局局長李國軍說,我省農機工業基礎好、潛力大,極具后發優勢。到“十一五”末,我省生產的農機產品將逐步打向省外、國外市場,產值將爭取達到40億元,并成為我省的支柱產業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