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依據周期經驗判斷行業走勢的人士這一次似乎發現,歷史并沒有驚人的相似。2006年上半年,機械企業業績在宏觀經濟整體走強的環境下再次全線飄紅,甚至連從業幾十年的行業專家也慨嘆:這種持續四、五年經濟快速增長的局面,在行業歷史上也前所未見。
行業經濟增長顯著
2006年上半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呈現出生產快速發展的特點,其中規模以上機械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6700.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2.23%,機械工業13個分行業全部以兩位數快速增長,工程機械、重型礦山機械行業增長最快,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43.87%和41.74%;在總量中比重較大的汽車、電工行業同比增長35.4%和30.67%,其中汽車行業增速同比加快41.75個百分點,兩行業完成增加值占機械工業的54.04%,對全行業增長的貢獻率達58.96%。
國家統計局統計,在95種主要機械產品中,產量比上年同期增長的有85種,其中以兩位數增長的66種,增幅超過30%的22種。其中,累計生產大中型拖拉機11.33萬臺,同比增長54.05%;發電設備5410萬千瓦,同比增長24.11%;汽車388.64萬輛,同比增長27.78%;其中轎車210.10萬輛,同比增長53.21%。
其次,機械工業經濟效益大幅提高。上半年機械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69.55%,比去年同期提高20.88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5.33%,比去年同期提高0.49個百分點;利潤總額1276.11億元,為全國工業利潤8106.7億元的15.74%;同比增長43.92%,增幅52.97%,增幅之高為歷史罕見。
另外,發展穩定是行業發展的另一大特點。據介紹,上半年機械工業產銷、效益各主要指標,除利潤逐月有所回落外,其他指標走勢平穩,大致穩定保持在30%左右。
再次,行業結構調整繼續取得進展,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上半年轎車在汽車總量中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3.16%提高到51.72%,提高了8.56個百分點;小排量轎車的產銷快速增長,1.0-1.6升經濟型轎車共生產103萬輛,同比增長87.28%,占轎車的55.24%,比上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電工行業中,上半年生產單機30萬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74臺/3405.50萬千瓦,占火電總量的76.44%,而去年同期生產了53臺/2113.5萬千瓦,占總量的61.24%,提高了15.20%個百分點;上半年還生產了9F、9E、6B等重型燃氣輪機17臺/304.24萬千瓦,生產循環流化床鍋爐3臺/90萬千瓦,這些都是節能、環保型的高新技術產品。機床工具行業,按臺數計算的數控化率為14.52%,比去年同期的13.34%提高了1.18個百分點。之外,行業技術創新步伐加快。上半年新產品產值4649.10億元,在全行業總產值中的比重為18.62%;比上年同期增長31.39%,增速同比加快31.45個百分點;新增1474.92億元,對同期機械工業新增產值的貢獻率24.43%,拉動機械工業增長9.23個百分點。
上半年,我國機械行業呈現的突出特點還有出口形勢繼續向好,如出口增長快于進口,進出口逆差繼續減少。上半年機械工業出口創匯652億美元,同比增長36.15%;進口662億美元,同比增長21.6%;累計貿易逆差約10億美元,同比減少約56億美元。貿易增長方式有所改善:一般貿易出口增速快于加工貿易,外貿方式趨于改善。上半年機械產品一般貿易出口308.11億美元,增長36.45%;加工貿易出口314.68億美元,增長33.88%;在機械產品外貿出口總額中的比重,上半年一般貿易為47.19%,加工貿易為48.20%,去年同期分別為47.09%和49.02%,兩者逐漸接近。進出口產品逐步升級:汽車、數控機床、發電設備等高附加值產品已成為出口產品亮點。上半年出口轎車34455輛,同比增長258.91%;載貨車65356輛,同比增長44.54%;出口數控機床、加工中心4311臺,同比增長67%;發電設備向印度出口了30萬千瓦火電機組1套、向尼日利亞出口了6B型重型燃氣輪機4套。
發展中仍需關注的問題
盡管如此,機械工業發展中仍然存在值得關注的問題。如上半年我國經濟發展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猛,對行業平穩發展的影響值得關注。上半年機械工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35.53億元,同比增長52.89%,高于全國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這一近年來少有的高增長,是機械工業在特定的歷史發展階段中,各種影響因素疊加的結果。一是中央高度振興裝備制造業;二是旺盛的市場需求驅動;三是行業欠債太多,需要改造;四是行業自我積累有所提高,投入能力隨之增強。
但是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除了相當多的骨干企業是以提高水平為主要追求增加投資,但是確有一些企業在大好形勢下頭腦不夠冷靜,習慣于搞外延擴張,這不但令企業自身前途堪憂,而且會加劇行業產能過剩的矛盾,可能使好形勢發生逆轉。
因此專家建議,企業應認識投資高速增長可能掩蓋或延緩產能過剩的矛盾,要把投資重點放到到結構優化上。
此外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過快,嚴重影響某些行業的正常經營和發展。受國際市場價格上漲、國內需求過快增長,特別是流通環節炒作的影響,銅、鋁、優質特種鋼材等原材料供應緊張,價格居高不下。變壓器專用的冷軋取向矽鋼片,2005年一年內售價上漲了兩倍,今年缺口10~15萬噸;銅價在2003年以來的四年中上漲6.58倍,鋁價上漲2.57倍;尤其是2005年底以來,銅鋁價格暴漲。電解鋁去年11月噸價1.7萬元,今年2月漲至2.2萬元,三個月上漲了30%。原材料的過快漲價已使骨干電線電纜企業全部巨虧損。原材料的過快漲價,嚴重制約了機械工業的正常經營和持續發展。
盡管存在此類問題,但專家預計今年仍將是機械工業的一個較好年景,但全行業下半年仍然可能面對宏觀調控趨緊的變化。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蔡惟慈指出,下半年行業增長速度估計將逐月有所回落,但在建設新農村、提高產業競爭力、促進資源節約和擴大消費等因素推動下,市場需求總體將保持樂觀,全年預計產銷、工業增加值、利潤總額、出口創匯增長速度大體均可達到20%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