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機械工業自主創新工作會議日前在新疆召開,會議認為,自主創新是當前我國機械工業的核心任務。
創新不足成為機械工業突出問題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于珍在會上指出,我國機械工業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和發展,已經形成了獨立的體系,有了相當的基礎、規模和實力,越來越多的產品產量開始進入世界前列,但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于珍說,我國的機械產品還沒有世界名牌,缺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產品;很多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還依賴國外;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尚未形成;新產品貢獻率、新產品壽命周期等指標大大低于工業發達國家,科技成果不能及時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行業共性和關鍵技術的研究嚴重缺乏。從我國機械企業的現實狀況看,幾乎還沒有一家企業能像跨國公司那樣以高強度的科技投入、前瞻性的縱深部署、雄厚的科技實力開展技術創新。而如果不及時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機械工業的發展將面臨后勁不足的問題,這對國民經濟持續發展和國家的長治久安都十分不利。
企業必須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
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可以敏銳地感覺市場的需求變化,并通過技術創新和其他經營活動作出及時反映。與會人士認為,機械工業的自主創新在很大程度上應由企業引領方向和組織實施,企業是自主創新活動的決策主體、投入主體、風險承擔主體和成果受益主體。我國機械工業一批企業通過不斷深化改革,建立起了追求技術進步的機制和體制,形成了自主創新的內在動力。上海電氣集團在國有大型企業集團整體改制重組基礎上,形成自主創新的內在機制,在占領產業發展制高點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湘潭電機、煙臺冰輪等企業也是在深化改革中形成了自主創新的活力,從而保持了行業龍頭企業的地位。奇瑞汽車從成立之初就決心走自主品牌、自主研發、自主創新的成長之路,通過10年努力,成為我國自主品牌轎車產量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民族汽車品牌企業。
必須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
會議認為,機械工業自主創新體系建設必須堅持產學研相結合方針。當前,我國機械企業的創新能力還不夠強,而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經過多年積累,具備了較充足的技術條件和開發潛力,成為自主創新的重要基地。機械工業在自主創新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在技術創新中的骨干和引領作用,形成產學研相結合的科研力量合理配置,縮短技術成果工程化、產業化的時間,切實解決目前企業技術創新實力不足、能力不夠的問題。如在這次會議上交流經驗的中聯重科和武漢華工激光,一家是高等院校創辦的高新技術企業,一家是科研院所創辦的產業實體,由于充分發揮了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技術優勢,實現了產學研結合,從而得到快速發展。中聯重科經過14年技術創新,資產增長8000倍,連續3年進入“中國最具發展力上市公司50強”,連續2年進入“全球工程機械50強”之列。
推進“653工程”
加快人才隊伍建設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賈成炳就機械工業推進“653工程”進行了動員和部署。為解決自主創新的人才問題,中央決定實施“653工程”:即用6年時間,在現代農業、現代制造、信息技術、能源技術、現代管理5個重要領域,重點培養300萬名緊跟科技發展前沿、創新能力強的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人事部的文件明確現代制造領域的“653工程”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負責。中機聯將通過對專業技術人員的在職培訓,更新補充現代制造專業知識,完善知識結構、提高創新能力,在電子制造、新材料、重大裝備、精密儀器、汽車工程、系統集成等重點領域開展繼續教育活動。將在珠三角、長三角、東北老工業基地等裝備制造業比較發達的地區依托部分高校、科研院所、職業技術學院和大型企業建立一批現代制造技術繼續教育基地。在“653工程”項目中,中機聯將代表國家行使權利并承擔義務,為此,中機聯制定了《現代制造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653工程”)實施辦法》,決定從十個方面組織實施“653工程”。
行業管理部門和協會要充分發揮作用
會議認為,增強機械工業自主創新能力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包括了行業工作的方方面面。有效地調動和發揮各方面的創新熱情,組織和協調各種創新活動,是保障機械工業自主創新活動取得實效的重要條件。因此,各省市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要把推進全行業的自主創新作為一項核心任務,充分發揮服務功能,加強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反映企業訴求,提供及時、有效的技術咨詢的技術服務。當前特別要注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增強本地區機械工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作出規劃;二是要積極推進科技平臺建設;三是要加快技術創新服務機構的建設;四是要加強職業技能教育和人才培訓;五是要發揮國家重大專項的帶動作用,促進自主創新;六是要努力促進科研力量的合理配置;七是要圍繞自主創新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積極拓展工作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