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裝備制造業年均工業增長貢獻率達49.1%
信息來源:金融界網站 責任編輯:snk
|
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基礎性產業。大力振興裝備制造業,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舉措。“十五”期間,天津市裝備制造業生產快速增長,經濟效益明顯提高,企業出口和投資均增長迅速,對全市工業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與廣東、江蘇、上 海等裝備制造業發展較快省市相比,天津市裝備制造業仍存在著總體經濟規模小、發展不均衡等問題。國務院近日作出了《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鼓勵各地區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如何抓住機遇,實現產業優化升級,推動天津市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成為天津市“十一五”期間發展戰略重點問題之一。 天津市裝備制造業包括專用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儀器儀表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金屬制品業七大類行業。截止2005年末,天津市裝備制造業已有規模以上企業2562戶,實現工業增加值690.48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以下簡稱:全市工業)的37.6%;擁有資產總額2359.16億元,占全市工業的37.2%;實現利潤227.04億元,占全市工業的41.2%;擁有從業人員46.30萬人,占全市工業的37.9%,是推動全市工業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一、“十五”期間天津市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情況 “十五”期間,天津市裝備制造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對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貢獻顯著提高。2005年天津市裝備制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183.00億元,比2000年增長2.53倍,年均增長28.7%,比全市工業平均增幅高9.8個百分點。2000年至2005年對全市工業經濟增長貢獻率年均達49.1%。 1.通信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成為天津市裝備制造業的主導行業 在天津市裝備制造業中,通信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及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實現產值占裝備制造業的80%。2005年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616.84億元,占裝備制造業的50.8%;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585.79億元,占裝備制造業的18.4%;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33.88億元,占裝備制造業的10.5%。: 2.外資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成為裝備制造業中堅力量 近年來,隨著天津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投資環境進一步優化,外資及港澳臺資本不斷進入天津市,為天津市裝備制造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5年天津市裝備制造業中外資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合計實現工業總產值2536.21億元,占裝備制造業的79.7%,比2000年提高9.4個百分點;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660.72億元,占裝備制造業的79.4%;實現利潤總額195.10億元,占裝備制造業的85.9%;擁有資產總額1573.12億元,占裝備制造業的66.7%。 3.重點產品不斷做大做強,在全國已占一定份額 經多年努力,天津市已形成了移動電話機及配套產品、汽車、電視及顯示器、空調、微波爐、照相機、電梯等產品生產制造基地,構建了摩托羅拉、汽車公司、三星集團、奧的斯電梯等一批大型企業集團,在全國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2005年天津市生產轎車32.56萬輛,占全國轎車產量的11.0%,比2004年增長48.1%,增幅比全國平均增幅高21.2個百分點。移動電話機6319.82萬部,占全國總產量的19.6%,增長28.4%,增幅比全國平均增幅高6.2個百分點;移動通信基站設備306.91萬信道,占全國總產量的42.4%;大規模半導體集成電路5.18億塊,占全國總產量的5.3%;房間空調器434.43萬臺,占全國總產量的5.8%。 4.裝備制造業經濟效益水平在全國居于領先地位 2005年裝備制造業實現利潤227.04億元,比2000年增長1.97倍,年均增長24.3%。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8%,比全國同行業平均水平高2.3個百分點,比上海、北京分別高2.0和2.7個百分點;總資產利潤率為9.6%,比全國同行業平均水平高4.3個百分點,比上海、北京分別高4.0和5.2個百分點。 在裝備制造業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實現利潤131.38億元,占裝備制造業的57.9%,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7.8%,總資產利潤率為14.5%,均高于天津市制造業平均水平;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實現利潤27.76億元,占裝備制造業的12.2%,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4.6%,總資產利潤率為5.6%。 5.裝備制造業產品出口依存度高,產銷銜接良好 2005年,天津市裝備制造業實現出口交貨值1389.84億元,占全市工業出口交貨值的79.0%,比上年增長24.5%,拉動全市工業總產值增長5.09個百分點。其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實現出口交貨值1029.67億元,增長23.1%;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實現出口交貨值149.79億元,增長44.1%;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實現出口交貨值74.55億元,增長26.9%,三大行業實現出口交貨值占全部裝備制造業出口交貨值的90.2%。 2005年天津市裝備制造業產銷率為100.9%,比全市工業平均水平高0.3個百分點,其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產銷率為101.4%,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產銷率為105.5%。26種裝備制造業重點產品盡產盡銷;顯示器、空調、電梯等14種產品產銷率在100%以上,為旺銷產品;移動電話機、轎車等10種產品產銷率在100%至96%之間,為暢銷產品,其中,移動電話機的產銷率為99.9%、轎車為99.5%,自行車為99.4%。 6.高新技術優勢明顯,能耗低、產出高 2005年裝備制造業中高新技術企業有440戶,實現產值1891.13億元,占裝備制造業的59.4%。裝備制造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為0.18噸標準煤/萬元,僅為全市工業平均水平的12.4%。也就是說裝備制造業用全市工業4.6%的能源消耗創造了占全市工業37.6%的增加值。在裝備制造業中能耗較低的有: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為0.09噸標準煤/萬元;專用設備制造業為0.12噸標準煤/萬元;儀器儀表及文化及辦公用機械制造業為0.13噸標準煤/萬元;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為0.19噸標準煤/萬元。以上行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為0.12噸標準煤/萬元,增加值占裝備制造業的75.7%,而能耗僅占裝備制造業的49.6%。此外,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為0.28噸標準煤/萬元;通用設備制造業為0.32噸標準煤/萬元;金屬制品業為0.55噸標準煤/萬元,也明顯低于全市工業平均水平。 二、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經濟規模小,在全國地位較低 天津市裝備制造業雖然發展很快,但與上海、北京等裝備制造業發展較快省市相比較仍有一定差距,在全國所占份額較低。天津市裝備制造業企業戶數、工業總產值、主營業務收入、企業資產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均低于上海、北京,只有工業增加值、利潤總額等指標高于北京但仍低于上海。工業總產值僅占全國裝備制造業的3.9%,增加值占全國的3.4%,資產總額占全國的3.4%。 2.發展不平衡,機械、儀器儀表類制造業比重低 發展不均衡成為制約天津市裝備制造業的主要因素。在裝備制造業中,反映天津市電子產品生產能力的通信設備計算機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以及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占較大比重,反映機械制造能力的專用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及辦公用機械制造業、金屬制品業所占份額較低,形成了重電子、汽車,輕機械的局面。2005年通信、電氣及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工業總產值占裝備制造業的80.0%,專用、通用、儀器儀表及金屬制品業占20.0%,而上海的比重分別為70.0%和30.0%。 3.自主品牌少,名牌產品不足 天津裝備制造業不斷做大做強,在手機、電子產品及汽車制造領域形成較強的競爭優勢。樹立了一批國際國內知名品牌,但主導品牌仍為外商控制的摩托羅拉、三星、LG、豐田、奧的斯等全球500強企業品牌,自主品牌具有國際國內競爭力仍然偏少。在天津市裝備制造業前50名企業中,外資企業40戶,實現產值1983.01億元,占92.4%,內資企業10戶,實現產值163.60億元,占7.6%,外資企業占據絕對優勢。在天津市名牌產品中,15種國家級名牌產品中裝備制造業產品僅有兩種,209種天津市級名牌產品中裝備制造業產品有51種,占24.4%,名牌產品比重明顯偏低。 三、“十一五”時期天津裝備制造業發展的著力點 1.航空領域 近期空中客車A320系列飛機總裝廠落戶天津,為天津裝備制造業發展提供難得機遇。A320系列飛機總裝線項目總投資預計在80至100億歐元,2010年底前生產規模達到年產44架。首批總裝飛機于2008年交付使用。飛機整機及相關配套產品生產必將帶動天津航空材料、裝備產品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形成天津市裝備制造業的新優勢。 2.石油、石化設備制造領域 以100萬噸天津石化及30萬噸LG渤化氯乙烯等大型乙烯項目建設為契機,通過引進關鍵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和自主開發,為天津石化裝備制造業發展提供良機,提高乙烯成套設備國產化率。抓住中海石油擴建機會,鼓勵相關企業積極開發大型海洋石油工程裝備、采油鉆臺和原油運輸船、海上浮動生產儲油輪(FPSO)、10000箱以上集裝箱船、運輸船等大型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等配套裝備,提高天津市在石油開采方面裝備制造業的競爭力。 3.通用機械制造領域 重點發展數控弧齒錐齒輪加工成套技術裝備、數控液壓機成套技術裝備等工作母機;重型機械、工程機械、發電、環保、輸配電和橡膠機械等六大成套設備以及電氣傳動產品、柴油發動機、高精密機床等十大類產品,提高天津機械、儀器儀表類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水平。 4.紡織機械制造領域 結合天津市工業戰略東移、調整紡織工業產業結構、建設紡織工業園的機遇,積極發展新型紡織機械,重點對日產200噸以上滌綸短纖維成套設備、高速粘膠長絲連續紡絲機、高效現代化成套棉紡設備、機電一體化劍桿織機和噴氣織機等新型成套關鍵設備技術攻關和產業化,促進紡織行業技術升級。從今年裝備制造業投資情況看,全市裝備制造業共安排78個大的技改投資項目,總投資達113億元,上半年,已完成投資52.53億元,占全市工業完成投資額的22.9%,同比增長19.2%。重點建設機電控股集團的重型機械產品制造基地、環保裝備成套基地、鼎盛集團的工程機械基地、新港船廠、新河船舶重工公司的修造船等項目,為天津市“十一五”時期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 四、“十一五”期間發展天津裝備制造業的對策與建議 1.突出特色,增強天津裝備制造業在全國的比較優勢 天津作為全國北方重要經濟中心,濱海新區已納入全國重點發展戰略。天津的裝備制造業在電子信息產品、汽車制造等領域已占有一定的比較優勢。通過現有企業改造升級和繼續引進國際大型裝備制造業,進一步發展集成電路關鍵設備、新型平板顯示器件生產設備、電子元器件生產設備、為空中客車飛機配套的電子設備等,促進裝備制造業整體升級,強化天津在全國市場的優勢地位。 具體舉措主要為:一是大力發展大型電子企業,進一步發揮其帶動作用。利用摩托羅拉、三星集團等大型電子企業在津優勢,鼓勵企業追加投資,擴大生產能力,力爭在“十一五”末使天津手機生產量突破8000萬部。二是整合配套企業,帶動中小企業快速發展。為大型企業制作配套產品,是天津眾多中小企業重要生產經營渠道。通過整合電子產品配套企業,形成配套企業集群優勢,創建區縣工業特色。三是吸引新的投資項目落戶天津,增加天津電子產業制造基地產品寬度。天津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已形成一定規模,但對少數大型企業的依賴程度仍然較高。應大力吸引新的大型企業投資天津,增加天津電子產業制造基地產品寬度,提高整體抗風險能力。 2.大力調整裝備制造業的產業結構,提高機械、儀器儀表類制造行業比重 針對天津市裝備制造業機械制造行業比重較低的局面,天津市裝備制造業應積極發展機械制造行業。在資金信貸、優惠稅收、土地政策等多方面對機械制造企業加大扶植力度。爭取新的全球500百強企業投資天津機械制造行業,促進天津工業多元化發展,實現經濟增長多點支撐,并為更深層次的市場競爭提供堅實的技術基礎。 3.加強外引內聯,努力掌握一批核心技術 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優化裝備制造業產品和產業結構。重點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技術裝備和重要基礎裝備,在立足自主研發的基礎上,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努力掌握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實現再創新和自主制造;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裝備,通過與國外具有先進技術水平的企業合作,廣泛開展聯合設計、聯合制造,逐步實現自主制造的目標;全面提升一般機械裝備的制造水平,充分運用市場機制,進一步提高裝備的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產品的附加值。積極發展高效、節能、低(零)污染的優勢產品及清潔制造技術,逐步淘汰落后產品及制造技術。結合國民經濟中長期發展規劃,充分整合現有資源,發揮比較優勢,形成一批特色鮮明、重點突出的產業集群和裝備制造集中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