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全國性齒輪行業組織,這幾年,中國齒輪專業協會一直在為促成企業為主體的標準的制定而努力。 2000年,齒輪協會組織制定并發布了“車輛齒輪用鋼采購標準”;2002年發布了由牽頭企業制定的“摩托車齒輪標準”;2005年和2006年中國齒輪協會相繼成立了8個產品標準化工作組。 什么原因使他們如此重視企業為主體的標準制定?
“自主創新不能搞‘運動’,也不能空喊口號,自主創新要落實在標準上。”中國齒輪專業協會副會長王聲堂道出其中緣由:“誰引領創新,誰就引領標準;誰引領標準,誰就引領市場。” 標準與創新相輔相成
王聲堂對記者表示,一方面,企業、行業如果遵循 “落后”標準,技術、產品水平很難提高。2000年,“車輛齒輪用鋼采購標準”出臺的背景正是因為材料達不到一定標準,導致熱處理變形,進而影響產品質量。另一方面,從某種程度上講,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全球化也反映出國際技術壟斷的趨勢。發動機尾氣排放環保標準就是如此。無論是歐Ⅰ、歐Ⅱ,還是歐Ⅲ、歐Ⅳ都是人家的標準,我們也因此失去了國際競爭的發言權和主動權。
王聲堂認為,零部件牽頭企業應該成為行業制定標準的排頭兵,應該通過創新和標準參與競爭;依靠單純的價格競爭是不合適的。事實上,創新與專利是先進標準的基礎,而先進標準也會推動行業、企業技術和產品升級。其實,國內一些零部件企業也在做這方面工作。記者從洛陽南峰機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緩速器項目部了解到,他們正在制定緩速器方面的標準。“標準定得高肯定更好。因為標準制定是嚴肅的事情。首先,我們要提出技術指標,然后企業要按檢驗規則測試,要進行控制。這個過程非常嚴格,如果企業不制定標準可能這個過程不會這么嚴格。實際上,測試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不足,能在自主創新上走得更遠。”該項目部部長張煒這樣告訴記者。
“引領標準”占領市場
然而,企業要想引領標準并非易事。問題首先來自我國目前的標準化體制。 據了解,在計劃經濟時期,政府主導標準。在一定程度上,企業標準低于行業標準,行業標準低于國家標準,形成了標準被動宣貫的局面。企業產品長期落后。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應該成為主體,形成企業標準高于行業標準,行業標準高于國家標準;市場拉動標準、企業推動標準的局面。 也許正因標準化管理體制還未完全轉化,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才提出要推動以企業為主體參與標準制定、修訂工作的體制創新和以企業為主體,承擔標準化技術機構秘書處工作的體制創新。據今年3月召開的全國標準化工作會議精神,新修訂的《標準化法》將確立企業作為標準化活動主體的法律地位,要求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企業代表不少于二分之一,國家質檢系統的公務員不再擔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領導和成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