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最新發布出臺的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這將是國內整個裝備工業未來中長期發展的戰略性文件指引。受此消息影響,機械板塊整體上揚,石油濟柴(行情 論壇)、g廈工、g上工、徐工科技(行情 論壇)、g常林封于漲停,g山推、g太重、g柳工、g江南等漲幅喜人。我們認為,機械股在消息刺激下整體上揚后,由于對政策的受益不一致,后市將有所分化,本文對投資思路進行分析,捕捉機會。
捕獲重工業化的歷史性機遇
回顧我國重工業的發展歷程,我們會發現目前正是重工業化的歷史機遇。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舉,國家重點發展重工業,建立了一批工業基地,發展了一批重點的國有品牌。改革開放后,國家調整了單邊發展重工業的經濟政策,大力發展輕工業,經過20多年的高速發展,輕工業面臨產業升級的壓力,生產設備需更新換代。
就目前現況來看,中國公司沒有一家能與ge、卡特彼勒等巨頭比肩,而年銷售額在1億元人民幣以上的外資獨資、合資企業已達2000多家;裝備設備國產化率不足50%,100%的光纖制造設備、80%以上集成電路制造設備、石油化工裝備、70%的轎車制造、紡織機械設備、數控機床依靠進口。裝備業是工業的核心與基礎的行業,重新重工業化成為當務之急。重工業發展受益最大的無疑是機械行業,受宏觀調控的短暫影響后,從2005年下半年開始,機械行業開始持續向好。以g太重為例,公司2005年第三季度主營收入同比增長29%,利潤同比增長79%。公布了2006年一季度報表的常林股份(行情 論壇)同比增長300%。經營業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的上市公司還有g柳工、g廈工、中聯重科(行情 論壇)等。隨著新政策的落實,有規模優勢、品牌優勢,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產業集群優勢的企業將獲得重點支持,后市投資機會將集中在此類上市公司的優勢企業中。
產業集群度高的知名品牌率先受益
在機械領域,我國建立了一批工業基地,創建一批名牌。在工程機械領域由于技術要求相應低一些,我國已經有了徐工科技(行情 論壇)、g廈工、g柳工、g三一、g沈機、中國龍工等知名品牌及相應地區的配套生產商。但相對于國外巨頭來說,產業規模小,重復度高,此類公司的投資機會主要在于行業的整合上,中聯重科(行情 論壇)收購湖南浦沅工程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后實力大為增強,中聯重科(行情 論壇)也傳被聯想集團相中,科技巨子看中的是行業發展前景和收益;沈陽機床(行情 論壇)兼并交大昆機,交易金額達2.5億元之多,兼并后整合將促進產業大洗牌。
早在2004年,就有號稱臺灣“科技首富”的郭臺銘及其所屬企業臺灣鴻海集團考慮并購g太重,準備將其在大陸的精密鑄造資產注入g太重。雖然此后該事件沒了下文,不過在工程機械行業浪潮中,作為生產提供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箭雙星、神舟載人飛船的發射塔架的國內最著名的重型機械設備制造商,也必定會借此風潮,選擇重量級巨頭公司進行并購,推動公司加速發展。由于新政策的出臺,凱雷收購徐工科技(行情 論壇)一事有可能擱淺,g三一要收購徐工科技(行情 論壇)的想法已久,不排除國內兩強整合的可能性,如果這樣,兩股票將重新估值,投資者可關注。
高新技術產業裝備是投資重點
根據《意見》精神,裝備制造企業將以系統設計技術、控制技術與關鍵總成技術為重點,增加研發投入,加快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和研發能力。國家將重點支持自主創新項目,包括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在引進消化吸收基礎上再創新的項目。這正是國內機械行業最缺乏的因素,因而將成為政策支持的重點。相關上市公司g秦發展、g力源、江鉆股份(行情 論壇)和g振華在各自領域擁有一定的優勢。以g秦發展為例,公司是磨齒細分機床行業的絕對龍頭,具有研發優勢,目前研發投入占年銷售收入的6%以上,企業新產品產值率超過65%。基于公司在精密加工領域的優勢,公司未來有可能在極端制造技術(極大和極小)方面有所開拓。g沈機是國內最大、技術實力最強的機床企業,擁有國家唯一的國家級技術中心和行業研究負責制定行業標準。部分中高檔數控機床已批量進入國家重點行業的核心制造領域,實現部分進口替代。公司的高端產品正在從“吸收創新”轉向“原始創新”。
抓住子行業投資機會
機械行業了行業眾多,各行業的投資機會也不一。下面對重點行業重點投資機會進行分析。
第一,能源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