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工業協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在黑龍江省綏化市召開,會上,記者對協會名譽理事長岳書學進行了專訪。他說,農業、農村、農民(稱“三農”)是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我國政府工作的重點,這關系到經濟的繁榮、社會的安定,現在是工業反哺農業的階段,這與食品和包裝機械行業關系極大。農業的出路在于機械化,農副產品就地加工、就地增值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要途徑。我國農副產品的 40%是用來加工食品的,大家是搞食品機械和包裝機械的企業家,如何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各位老總責無旁貸,如何讓供求雙方實現雙贏也是協會今后幾屆領導的重要工作方向。
岳理事長介紹,2002 年 3 月,我們在廣東省汕頭市召開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時,本行 2001年的產品銷售額為 353 億元人民幣,到 2005 年末,行業銷售額已達到 673.7 億元,增長 90.85%,年平均增長 17.52%,超過了全國機械工業同期的平均增長率,形成了第二個高速增長期(上世紀80 年代達到 30%增速)。
分析其原因,一是食品工業年均增速達到 25%,食品機械和包裝機械的需求旺盛,拉動了本行業的發展;二是近幾年我國食品和包裝機械科技進步明顯加快,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生產線相繼開發成功,其創造的價值遠非技術單一的單臺設備可比;三是出口產品結構已由單機向成套過渡、向工程承包過渡,其技術價值大大上升;四是行業企業本身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廠房、設備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技術人員及技術工人已漸成熟,產品質量已躍升到一個新的水平,我們產品的可靠性和在用戶中的信任度都有較大的提高;五是本行業的所有制“成分”有了新的變化,大多數原來的國營、集體(鄉鎮)、民營變為全民營;原來的國營、集體所有制企業進行了股份制改造,只留下少量的國有股,企業老總隊伍穩定,有百分之百的自主權,應變能力強,投入加大,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
四年來,行業開發出的新產品多達上千種,其中有一批已達到國際水平的產品,岳理事長舉例說,廣州達意隆包裝機械有限公司的 24,000 瓶/小時的吹瓶機、汕頭遠東輕化裝備公司的 5.2米幅寬的雙拉伸設備、張家港新美星包裝機械公司和樂惠集團的無菌冷灌裝生產線、秦皇島中德和廣東平航的高速(60,000 瓶/小時)貼標機、湖北京山輕機公司的瓦楞紙箱設備等都具有很高的水平,杭州中亞機械有限公司每年都有世界獨創的新產品問世,他們在差異化競爭方面堪稱行業的楷模,其競爭對手越來越少,效益越來越好。協會推薦一批歐洲企業到中亞參觀,外方認為中亞的企業管理、工廠環境、裝備水平、產品質量在歐洲亦屬上等,贊不絕口,連說:沒想到中國還有這么高水平的企業。達意隆、樂惠、中亞已被世界知名的瑞典利樂拉伐公司看好。有了前述一批龍頭企業,中國的包裝機械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已指日可待。
岳理事長分析,2001-2005 年進出口方面,出口上,2005 年總額為 6.07 億美元,較 2001 年的 4.62 億美元,增長 31.4%。進口方面,2005 年的總額為約 20.00 億美元,較 2001 年的 14.73億美元僅增長 35.75%,增長明顯減緩。近四年食品工業增長率超過 100%,而進口設備只增長35.75%,說明有一大部分原來需要進口的設備已由國產設備替代。2005 年進口食品和包裝機械較2004 年的 27.85 億美元減少 11.09%,其減速高于 2004 與 2003 年的同期數 9.42%,這是一組非常可喜的數據。出口增長高,進口增長低甚至負增長,說明行業整體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在迅速縮小。
出口做得好的企業在國內的知名度也越來越高,如杭州永創、廣州達意隆、溫州華聯、溫州迦南、張家港新美星、汕頭粵東、安平等都有上佳的表現。他們不僅在國內的大型展會上閃亮登場,在國際大型展會上亦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