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航空材料和制造技術在型號研制工程中的廣泛應用,是實現新型戰機優異性能的根本保證。沈飛公司在重點型號研制的過程中,通過技術攻關逐步實現新一代航空材料的加工制造技術產業化,完善了碳纖維復合材料、鈦合金等材料的應用和加工技術,保證了重點型號研制水平,提升了企業掌握新型戰機核心制造技術的能力。
鈦合金板材下料按照傳統的切割工藝——銑切或火焰切割,不僅材料浪費嚴重、材質易發生改變,而且效率低下,無法滿足生產進度的要求。沈飛公司工藝研究所提出了采用水切割技術解決鈦合金板材下料難題的方案,公司首席專家蒲永偉雖然對水切割技術有多年的研究,知道這是一項經濟高效的好方法,但是要切割40~100毫米厚的鈦合金板材難度有多大他心里更清楚。一個科技人員的責任和重點型號生產的迫切需要,使他義無反顧地挑起了攻關的重擔。沒有設備,他就找來一臺報廢的老設備進行改造;沒有現成軟件,他就自己動手編寫數控程序;沒有加工參數,他就沒日沒夜地守在機床旁作切割數據采集試驗。經過幾個月的艱苦攻關,蒲永偉不僅做出了一臺性能優異的數控水切割設備,而且繪制出了“水切割鈦合金厚板工藝參數對比曲線”,為水切割技術在沈飛公司首次產業化生產應用鋪平了道路。2004年,蒲永偉帶領著幾名工人,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鈦合金板材下料工作,其效率是常規切割方法的50倍以上,而且僅材料費一項就節約了300余萬元。
鈦合金材料下料難,加工更是困難。常規的切削刀具在切削鈦合金時,加工效率低、表面質量差、刀具壽命低。青年專家唐臣升主動攻關,他參照自己多年研究的科研成果——“螺旋槽立銑刀加工方法”,對鈦合金加工刀具進行了大膽改造,一次次的失敗他不氣餒,別人吃飯了他在機床旁試驗刀具,休息日他到圖書館查資料。功夫不負有心人,經他改進的刀具不僅大幅提升了加工效率而且還改善了加工質量。他的這項科研成果獲得了第五屆中國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獎,并已經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部裝工序時,用常規鉆頭在鈦合金結構件上鉆孔有時候一個鉆頭連一個孔都鉆不好刃口就鈍了,唐臣升改造后的鉆頭,連續能鉆100多個孔。目前,由唐臣升承擔的包括CAD、CAPP、CAM和參數優化基礎平臺在內的“數字化數控立銑刀設計與制造系統開發”的科研課題,受到了中國一航的高度重視,被列為創新基金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