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農機市場開局紅火,大中拖、收獲機等產品市場俏銷。但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受相關法規、政策和強制性標準發布實施的影響,而一蹶不振,產銷快速滑落到谷底的農用車行業,即使在惠農政策頻出的一季度其市場也未能借機回暖。 產銷下滑減緩趨勢明顯 據中國農機工業協會農用車分會的相關人士透露,一季度農用運輸車的產、銷量分別為518025輛和511271輛,總產量比上年同期減少..20%。其中四輪農用車(現稱低速載貨汽車)共生產了126052輛,比上年同期增長6.72%;而三輪農用車(現稱三輪汽車)共生產了391973輛,同比下降了 9.72%。從近兩年的農用車產量比較來看,2006年一季度6.20%的降幅較之2004年21.85%的降幅和2005年9.15%的降幅已大為縮小,產銷下滑速度減緩的趨勢非常明顯。 有關專家認為,雖說農用車行業目前依舊在低谷中徘徊,但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在國家加大對“三農” 的扶持力度,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大好形勢下,農用車作為適應我國農村道路運輸需要、適合農民購買力水平、極具中國特色的產品,發展前景依然光明。杭州杭掛機電有限公司顧問張永芝等業內人士認為,農用車業在經歷了2004年的大滑坡和2005年的進一步回落之后,2006年會趨向平穩,農用車行業很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逐漸走出低谷。 優勢企業表現令人欣喜 據了解,目前我國有農用車生產企業130余家,共有2000多個型號的產品。盡管農用車行業的整體表現不盡如人意,但從一季度的產銷情況來看,一些優勢企業的表現卻令人欣喜。如作為行業排頭兵的時風集團,已具備了相當的抵御產業風險和市場波動的能力,一季度共產銷三輪、四輪農用車23萬多輛,蟬聯行業冠軍。山東五征集團公司的產品銷售形勢也不錯,共產銷各種車輛12.4萬輛,實現銷售收入17.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6.1%和14.1%。其三輪、四輪農用車的產銷量已穩居行業第二位,拖拉機的月產銷量也突破了2000臺,顯示出了頗為強勁的發展潛力。 山東時風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林連華告訴記者,一季度時風的幾個產品如三輪農用車、四輪農用車和拖拉機賣得都不錯,并成功進入到收獲機領域。之所以需求較之過去兩年旺盛,主要還是因為國家調整農用車管理所帶來的陣痛已經過去了,消費者對此也已經認可。 從農用車分會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一季度優勢企業的生存狀況要好于行業的平均水平,行業資源繼續向優勢企業集中。四輪農用車排名前10家企業的產量為 92777輛,同比增長了6.39%;前十名企業的生產集中度為73.60%,同比下降了0.23個百分點。三輪農用車排名前10家企業的產量為 390482輛,同比減少了9.80%;前十名企業的生產集中度也從上年同期的99.71%,下降到一季度的99.62%,同比下降了0.09個百分點。 昔日明星企業備受矚目 據介紹,農用車業除了受到國家相關政策的影響及企業自身因素的制約,其市場還受到來自上游輕卡產品與三輪摩托車的雙重擠壓,使市場容量相對減少,并導致了競爭的加劇和行業的加速洗牌。在強勢企業優勢地位得到增強的同時,有的知名企業的行業地位急劇下降或在排名中消失。如曾經是績優股的山東巨力和安徽飛彩的資產重組之路便備受業內同行的關注。在歲末年初之際,關聯公司與相關政府的強力救市,使得市場上傳出安徽飛彩等企業資產重組有望的訊息,但時至今日還未見分曉。 據悉,盡管經過多方努力,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通過“以地抵債”的方式,到去年11月30日,安徽飛彩的債務重組工作基本完成。之后,該公司又得到了政府以轉移性支出的巨額財政補貼,飛彩每年將減少超過6000萬元的利息支出,排除了由于債務遭受訴訟的可能,查封、凍結、抵押、質押的資產全部得以釋放,并使其具備了恢復生產的條件,資產重組也有了實施的條件,似乎離“出嫁”的日子越來越近。但據記者了解,一度傳出的江淮汽車收購 *ST飛彩的傳聞極有可能擱淺。有關人士分析認為,由于江淮汽車在向高端發展,因此江淮汽車收購*ST飛彩幾乎不可能。不過,業內人士也指出,隨著債務重組、恢復生產、摘星等工作的完成,*ST飛彩的保殼之憂目前已得以解決。而
|